鹿港龍山寺抱鼓石

龍山寺抱鼓石又稱石鼓、螺鼓石,材質為泉州白石(花崗岩),所以年代應該在道光11年(1831)之前。

螺紋在寺廟有不同含意,道教的宮廟,一般代表蝸牛,蝸牛通常會產下很多蛋,多子多孫之意。有時候在孔廟、文昌祠同樣代表蝸牛圖驣,表示求學要踏實穩步,按部就班。

龍山寺,寺也,佛教聖地,螺紋又有很多不同解讀,如大象的鼻子。佛教源自印度,大象能承受人類所不能承受的重,所以是印度神獸,因此解讀為大象。

又說龍生九子之一的椒圖,形狀像螺蚌,性好閉,喜看守於大門。

抱鼓石置於寺廟門檻兩旁石雕,與門桕連成一體,主要可以穩固門面。龍山寺一邊雕了一個男孩,手上拿了蓮花,另一邊雕了拿芭蕉葉的男孩,取其諧音「連招貴子」也。

其實寺廟的抱鼓石,也可以解讀「石敢當」,用來擋所有煞氣。

鹿港龍山寺抱鼓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拿芭蕉葉的男孩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