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鹿港寺廟 (38)
- May 05 Thu 2022 16:28
龍山寺「寺」之由來
- Sep 08 Sat 2018 11:07
鹿港玉渠宮門神簡介
- Jul 23 Sun 2017 16:17
文武廟對聯(三)
- Jul 23 Sun 2017 09:34
文武廟對聯(二)
- May 13 Sat 2017 14:27
文武廟對聯(一)
野寺分晴樹
山亭過晚霞
春深無客到
弌路落松花
鹿港文學蘊藏厚實美感,詩中「樹」的木字旁,移到上面,看起來不至於擁擠。
而「弌路落松花」,「一路」以「弌路」呈現,顯得整幅字劃均勻平整。
弌 = 一
- Sep 23 Fri 2016 14:59
吳姓不得不知 鹿港媽祖廟 虎堵石雕 ─ 保生大帝醫虎喉
保生大帝為北宋醫神吳夲(「夲」音「ㄊㄠ」非「本」),因為「姓吳」,所以吳姓堂號「延陵堂」大部分供奉保生大帝。 台灣吳姓算是大姓之一,去年應邀到和美開課,很多學員姓吳,和美也是吳姓聚居的鄉鎮。前不久在王功遇到吳姓老蚵農,一問之下,故居在和美。 鹿港當然也有很多姓吳人家,如有名的書法世家 吳東河、吳東源老師,第二代 吳肇勳、吳肇昌老師等,更不負祖先期望,將書法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。還有雕刻大師 吳江俊、燈籠大師 吳敦厚、童年往事 吳志忠理事長等等。
因此鹿港媽祖廟虎堵採用「保生大帝醫虎喉」為石雕題材,當年可能有考慮「吳姓」與泉州三邑人,晉江、南安、惠安(媽祖廟石雕 蔣馨大師家鄉)守護神 保生大帝的相關因素。
民間傳說的保生大帝醫虎喉,為何供奉在神桌下的相關事蹟,更是傳奇。
相傳吳夲為醫治皇太后,一般百姓無法直接看診,吳夲採用棉線把脈,治好皇太后,因而受到歷代朝廷追封,也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。
傳說皇帝微服出巡,晚間到客棧用膳,一眼望去,座無虛席,只見一個桌上端奉一尊老虎。皇帝說:「將老虎放在桌下,我們在此用膳」,隨從聽從指令。當客人散去,廚師走到餐桌,發現他供奉的虎爺怎麼在桌下,馬上放回桌上。那夜,虎爺來到廚師夢中,告訴他,今晚黃帝有來用膳,我怎麼可以在桌上,從此我們供奉的虎爺都在神桌下。
雖然只是傳說,但有到廟宇拜拜,記得拜一下神桌下的虎爺。
※昨天因為趕著到台中社大上課,因而文章有些貽誤,後學深感抱歉。
- Jun 04 Wed 2014 15:10
鹿港地藏王廟彩繪現況
一般人認為地藏王廟是陰廟,所以我很少帶團前往。
幾年前,彰化縣府舉辦「發現彰化之美」,剛好地藏王廟修復完工不久,
所以接受縣府委託擔任全程解說員,鹿港第一站就是地藏王廟,
想不到端午節下午的空檔,前往參觀,彩繪現況讓我有點失望,
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剝落。
因為太陽即將西下,發現是「光害」的問題,
從剝落的痕跡,我發現當初施作彩繪沒有「披麻捉灰」基本的工序,
- Jan 07 Tue 2014 10:52
鹿港龍山寺 門枕石簡介
大門(中港門)旁兩側門楹下安置一對門枕石,與門桕連成一體,用來固定門板。由於看起來很像箱子,所以又稱石箱。
古時候叫化子常坐在石箱上乞討,所以又稱乞丐石。龍山寺的石箱採用精緻的青斗石(中國閩南稱青草石),在我參觀台灣各廟宇,龍山寺的門枕石可以說是上乘之作,除了材質佳以外,雕工也非常精緻,內容更深具意涵。
龍門分別雕了,龍馬負河圖;神龜背洛書。相傳伏羲治理天下,黃河出現龍首馬身,背有河圖,後人認為伏羲創先天八卦的說法起源。
相傳夏禹治水時,神龜出現洛水,背有圖,稱洛書。河圖洛書在中國歷代,一直到今日,很多命理相關人士,不斷延伸其意境。
- Jan 11 Wed 2012 21:40
龍山寺五門殿木雕的巧思
- Oct 15 Sat 2011 17:04
城隍廟改建中的五路財神殿
這些年來,到鹿港城隍廟「問事」的信徒絡繹不絕,帶動參拜人潮,感覺空間有點狹隘,因此廟方買下隔壁的店家,希望供奉五路財神與開智慧的文昌帝君。
原本廟方計畫重新改建現代化的建築形式,後來考慮到鹿港不見天大街古風貌建築的保存,採原樣修築,可預見管理委員會尊重地方文史學者的意見。
有完善的管理組織,「問事」顯得坦蕩,不會覺得迷信,在人們徬徨時,給與安定的力量,有點像是心理諮商。
- Jun 29 Wed 2011 16:08
鹿港大將爺威靈廟復古重建大殿上樑大典
- Jun 25 Sat 2011 10:36
鹿港文武廟─文昌祠奉祀神明
鹿港文武廟中的文昌祠,是全台少見唯一主神為文昌帝君的廟宇之一,自去年從新入火安座以後,祈求人潮洶湧,香火環繞,一進廟中,感覺書香中散發著靈氣。
在文昌祠工作的服務人員是不支薪的志工,在我的心裡是「活菩薩」,每次到文武廟,總是進去與志工寒暄幾句,志工有時會忘了其中神明尊稱,今日特別簡單恭敬介紹,也方便您前來祈求,知道所求神明。
許多人以為最前方立尊左右二神天聾地啞,這是「左文」、「右武」金甲神君,天聾地啞乃書僮形扮。
- Jun 21 Tue 2011 11:57
淺談文武廟─武廟
- Mar 21 Mon 2011 11:58
淺談龍山寺彩繪修復工程
龍山寺簡歷:
1786年由大有街遷建於此(港底)
1792年地震受損,1798年(嘉慶3年)完成修復
1829~1831再次重修,奠定今日之規模
1848年(道光28年)地震受損
1852~1858年(咸豐2~8年)進行修復並增建拜殿
1921年後殿遭受回祿之災
1935年再次地震受損,1938年完成修復
- Feb 28 Mon 2011 23:17
鹿港湄洲媽祖廟石雕介紹(四)曹操割鬚棄袍
馬超之父馬騰及其家族二百多人全被曹操殺害,馬超接到惡耗,舉兵復仇,在潼關將曹軍打得兵敗如山倒。
曹操為了躲避追殺,剪去鬍鬚脫掉戰袍蒙面而逃。雖然此石雕描述馬超英勇為父報仇,但終究沒殺掉曹操。
曹操一生殺人無數,從刺殺董卓失敗逃出後,投靠好友呂伯奢,呂伯奢及他的五個兒子都在家裡,正準備以賓主之禮迎接曹操,曹操卻懷疑呂伯奢想要謀害他,便殺害其全家,還說:「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!」,顯見曹操的奸惡殘忍。
有人稱讚曹操是個軍事家、政治家、甚至文學家,但屢次攻下城池後,屠城擄人妻,個人認為其過應蓋其功,歷史不應正面論英雄。
- Feb 12 Sat 2011 12:37
更正龍山寺落款解讀
之前看過鹿港文史工作前輩對龍山寺落款記載,一直認為是落款學者的另種表達,因此沒經過求證,我也沒將之列為解說內容。
2月11日帶了高雄道明中學及其他學校,共十幾位老師,其中有五位國文老師,因此討論幾個特別的落款,回來查一下資料,發現二個字有誤,老師們的看法才是正確。
五門殿的億里閭門,正確為「億里閭閻」,閭閻的解釋為民間鄉里。
另外後殿虎邊石柱記載「山浮涸水」,老師的看法是「山浮烟水」,認為「烟」才可以對上龍邊的「雲」。
今日特別前往寺內,站上椅子瞧個究竟,很清楚是「烟」才正確。簡單的字,反而想得太複雜了。
特此更正,並感謝老師們的指正。
- Nov 05 Fri 2010 10:10
鹿港湄洲媽祖廟石雕介紹(三)甘露寺 劉備招親
上圖坐於中間者為吳國太(國太之意,丈夫已死,兒子繼位),右邊鞠躬作揖是劉備,最右武裝扮者是趙子龍。坐於吳國太旁者是喬國老(孫權之兄孫策與周瑜的丈人,即大喬與小喬的父親),後方橪鬚者是孫權。
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大敗曹魏後,劉備借荊州而占有,周瑜獻計假嫁孫權之妹孫尚香,誘劉備為人質,欲追還荊州。孔明將計就計,派趙子龍保護劉備,並給予三個錦蘘妙計(所以有人認為趙子龍乃是女兒身),最後劉備化險為夷娶得嬌妻,留下「賠了夫人又折兵」的千古笑談。
其實劉備與孫尚香相差20歲左右,這本就是一場政治婚姻,孫尚香只不過是吳國的耳目罷了。四年多來,並沒有為劉備生個一男半女,也許兩人從未同床而眠。最後吳國來信,說吳國太病重,希望見女兒一面,其實那時吳國太早就死了。
大喬與小喬真是紅顏薄命,大喬的丈夫孫策26歲遇刺身亡,小喬的丈夫周瑜36歲就病死,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「既生瑜 何生亮」,真讓人不甚感慨。
NEW 連結:青年壯遊王功活動訊息 王功生態活動照片(陸續整理中)
- Oct 24 Sun 2010 17:06
鹿港湄洲媽祖廟石雕介紹(二)鳳儀亭
圖中一美女乃貂蟬投入呂布懷中,右手持方天畫戟蓄長鬚者為董卓,後方是司徒王允。這是歷史上有名的王允為除掉暴虐不仁的董卓,精心設計的美人計,雖然大快人心除之,最後王允不放過董卓的涼州軍,引起反撲,結果被殺並牽連三族,等同滅族。
貂蟬乃虛構美女,實為呂布私通董卓奴婢。漢代官吏冬天官帽為「貂」皮所縫製,夏季炎熱,其帽薄如「蟬」翼,因中國北方不像台灣有從赤道的暖流黑潮經過,所以冬天白雪皚皚,夏季並不涼爽。
張飛批評呂布「三姓家奴」,先拜丁原為義父,後拜董卓,再認王允,不過我認為上圖石雕的董卓太瘦了,呂布太肥。因為根據歷史,董卓身軀肥胖,被殺棄屍示眾,守屍的士兵在其肚臍插上燈芯,點燃照明,居然持續了數天。而呂布應是胡羌人,手腳敏捷,所謂「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」。
中國歷史學家研究,呂布應是北方混血兒,沒有受中國儒家思想的薰陶,所以只知勇,重利輕義,且經常仗勢搶奪民財,不知為自己打天下,最後惹得一身腥,愛才的曹操也不敢留下他,一身好武藝,死得真有點可惜。
※本媽祖廟石雕的介紹,僅在於希望您能知道每個石雕的主要故事情節,如言論有不妥,請您見諒並不吝指教。
- Oct 21 Thu 2010 18:22
鹿港湄洲媽祖廟石雕介紹(一)戰宛城
格主有時候會觀察進入媽祖廟的遊客,發現很少人注意廟裏精緻的石雕,有如入寶庫空手而回。目前所看到的媽祖廟於1936年完工,當時石雕的部分由蔣馨家族施做。精細的石雕可以看出當年工藝的進步,與1831年完工的鹿港龍山寺最大的差別是,媽祖廟的石雕遠多於龍山寺,但龍山寺的木雕算是歷史悠久,完整保留,所以龍山寺是第一級古蹟,媽祖廟是第三級古蹟(文資法公布前的分級)。
由媽祖廟的石雕內容來看,除了一般寺廟應有的雕刻以外,有相當的內容是以三國演義的情節表現,代表這個年代,台灣的人們生活安定,比較有休閒的時間欣賞戲曲,或有能力購買小說,甚至因為在日本帝國統治之下,以三國演義的情節來抒發錯綜複雜的心情。
上圖石雕描述曹操攻打宛城,守將張繡兵敗獻城,曹操擄張繡之伯母(張濟之妻 三國演義稱嬸)為妾並大肆慶祝,這是曹操一貫的作法。就在曹營酒酣耳熱時,張繡襲擊曹營,揮舞大刀的貼身侍衛典韋與曹操長子曹昂,為保護曹操順利脫身力戰而死。
曹操說過:「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」最後已歸順的宛城叛變,曹操族將曹仁再度攻下,並憤而屠城,這也是曹操為報復,經常不仁義的作法,讓他無法在歷史上稱為英雄的原因之ㄧ。曹操稱得上軍事家、政治家,但常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目的,所以自小有「阿瞞」的外號。
※石雕中提刀的張繡追殺前方的曹操,馬腳皆遭到損毀,顯示對古蹟的保護有待加強。
- Jun 14 Mon 2010 22:37
請不要遺忘鹿港第一座媽祖廟─興安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