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龍山寺山門,可謂台灣年代久遠,經典簡樸而尊貴的建築。從龍山寺現存的石碑考證,應是道光十一年(1831)始建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 龍山寺並無分香、分靈到各地,祂是提供一個清靜禪修的場所,所以不像其祂廟宇有大批的「陣頭」進出,因此山門窄小。但為了顯示尊貴與脫俗,以「歇山重簷」式來表現,其意為四面都有屋坡,兩個屋頂重疊式的精緻建築,堪稱開創台灣寺廟山門之美。

       佛教源自於印度,中國第一間洛陽白馬寺是無山門之建築,山門之由來乃中國史上發生了「三武之禍」之起因,三個皇帝分別為北魏太武帝、北周武帝、唐武宗,因為三個皇帝都有一個「武」字而稱之。

       「三武之禍」發生的原因,約略為當時出家人不事生產,不需納稅,又皇帝及身邊大臣,皆信奉道教,無法接受佛教,衍生滅佛毀佛之舉。出家人因而逃往山區禪修,等到下個君王認為佛教可以淨化人心,不再有滅佛的行動,因而於山腰的地方,蓋個山門,告訴信士,山上有某某禪寺,歡迎上山禪修,才有今日山門的由來,也是佛與俗之分,進入山門,等於進入佛寺的範圍,言行舉止都要安靜端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專職解說員 粘清課  敬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