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山寺於日本據台前的住持,是由泉州有名古寺「開元寺」派任,所以廣義的解釋,早期鹿港龍山寺是開元寺的分寺。

        台灣人的信仰比較傾向自我,比如大甲媽祖廟與北港媽祖廟的關係,多年來各說各話。中國寺廟三川殿的建築都遵崇傳統,開三個門,鹿港龍山寺卻開了五個門,代表龍山寺脫離泉州安海龍山寺,華麗寬敞的建築凌越祖廟。

         鹿港龍山寺從乾隆五十一年(1786)遷建現址,曾經從泉州開元寺派任住持,從第一代善園禪師、第二代善成禪師,一直到第十二代文逯禪師。之後,日本據台,將龍山寺改為日本「本願寺」之分寺。民國三十八年國共敵對後,兩岸形同陌路。雖然目前兩岸稍有往來,但台灣的信仰已自成一格,成為定局。

        學習海洋生態有句名言:「不要在陸地學習海洋」。同樣的,本人認為「不要在教室學習古蹟」。


      

鹿港龍山寺的「法」雨慈雲,與泉州開元寺的桑蓮「法」界中的「灋=法」有異曲同工之妙

 

粘清課 實景拍攝



 

開元寺有名東西雙石古塔,古代用人造山坡,將石材推疊而上。


 

傳說中長出蓮花的桑樹,地主因而獻地二萬三千多坪。(網路普遍傳知,不再重複敘述)

 

跟鹿港有很大的差別,進寺要買門票


 

開元寺整理得還算不錯


 

中國把古蹟地標建於重要路口,值得我們學習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