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進入鹿港辜家(現為鹿港民俗文物館),總是聯想日治時期,台灣五大家族,也就是基隆顏家、板橋林家、霧峰林家、鹿港辜家、高雄陳家。

另外,想一窺台灣自治運動領袖林獻堂的家族宅第,日治時期與蔣渭水在台北大稻埕成立台灣文化協會。

能促使我深入完整了解霧峰林家的是,有緣認識霧峰林家發展協會祕書長 林福立先生,誠懇邀請參觀霧峰望族經典的傳統建築與歷史。

IMG_1949.JPG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林秘書長介紹下厝世系圖表情形

林家自清乾隆時期從漳州平和入台,有別於一府二鹿三艋舺泉州人為主的貿易港灣。

同治六年(西元一八六七年),戴潮春亂起,林文察平亂有功,清廷封官為福建水陸提督並賞賜良田與樟腦的製銷權,因而成為首富。

霧峰的林家分為頂厝、下厝、萊園三大部分,下厝是林文察的故居,頂厝是林文察之弟林文欽的住宅,萊園則是頂厝的部分庭園,當時是林文欽為了娛親,在光緒十三年(1887)開始興建,一直到光緒十九年(1893)林文欽中舉後才完成的庭園,園名為「萊園」,是取自於「老萊子彩衣娛親」的典故,後來以「霧峰林家花園」傳遍全台,現位於明台中學校園內。

IMG_2070.JPG

IMG_2078.JPG IMG_2079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圖是921地震後,原萊園入口屋頂

 

IMG_2080.JPG IMG_2081.JPG

IMG_2095.JP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五桂樓

 

樓前種植五棵桂樹得名,期望頂厝的五位堂兄弟(紀堂、烈堂、獻堂、澄堂、階堂)富貴騰達,「桂」音同「貴」。

後為振興台灣人民知識的校舍,為近代史重要的據點。

 

IMG_2082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飛觴醉月亭

 

小島建有歌臺,原本是供羅太夫人用以欣賞戲曲,因此稱為亭,但造型有別一般的涼亭。

 

在羅太夫人逝世後,由林獻堂先生加以修建成文人雅士聚會亭,相傳當時文人常醉飲望月,樂而擲觴,並引詩仙李白

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」中之「飛觴而醉月」一詞,而名「飛觴醉月亭」

 

IMG_2083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原本沒有小橋,必須乘坐小船

IMG_2085.JPG

  IMG_2096.JPG  

大花廳為林家營建之公共宴會廳,因戲台上方有大花裝飾而俗稱大花廳,整個建築採用台灣珍貴的檜木,福州式的建築風格,每有結婚、生日喜事,必演戲慶祝

IMG_1969.JPG  

IMG_1959.JPG  

整體規劃非常完善,區分貴賓席、男眷、女眷、還有左鄰右舍的觀賞區,在入口處設有圓形與四方形的規矩門(圓為規,方為矩),與鹿港龍山寺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IMG_1955.JPG  

IMG_1956.JPG IMG_1958.JPG  IMG_1960.JPG IMG_1961.JPG IMG_1963.JPG IMG_1964.JPG IMG_1965.JPG   IMG_1972.JPG

IMG_1981.JPG

IMG_1973.JPG IMG_1974.JPG IMG_1975.JPG 

IMG_1968.JPG

IMG_1967.JPG

IMG_1979.JPG IMG_1980.JPG

屋頂的福、祿、壽意像裝飾也很特別,我認為是低溫窯燒的交趾陶

  IMG_1985.JPG IMG_1987.JPG IMG_1990.JPG IMG_1993.JPG IMG_1994.JPG IMG_1995.JPG  

 

只有被封太子太保、太子少保的官員才能用宮保第作為宅第名稱,嘉義的王得祿生前官至浙江提督,加太子太保銜,死後追封太子太師,為臺籍官員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。

其次是霧峰林家的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。

IMG_1999.JPG   

台灣宮保第係指霧峰林家派下,官至福建省水陸提督林文察所居宅第,該宅第是清同治皇帝因林文察為國捐軀戰死而追封,也是台灣唯一一座宮保第,此名稱在台灣已專指為霧峰林家下厝之古蹟建築群的專屬名稱。

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官府宅第,興建於1850年代,後於1870年-1895年經其長子林朝棟擴建成為面寬十一開間的五落大厝,前三落兼官衙使用。

毀於1999年的921大地震,後於2006年政府展開復建工程,2010年初完工,目前因為後續水電及消防二期工程尚未完工,暫時尚未對外開放參觀。

IMG_2018.JPG  IMG_2001.JPG IMG_2005.JPG IMG_2006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屋簷頂著樑柱的蕃人

台灣很多寺廟都有憨番扛屋角、扛樑(鹿港龍山寺),扛爐、扛柱....

林秘書長認為霧峰林家最有資格雕飾,因為福建省水陸提督林文察曾經打敗法軍之故,所以此人乃是法國人,這個說法我很認同。

我對鹿港某些「學者」的說法,有些不能認同,請連結我發表的文章 

http://blog.xuite.net/lukang8185552/twblog/119471481

IMG_2020.JPG

 

「春秋又八千」的金箔匾額,是臺中「中華會館」恭賀林朝棟原配楊太夫人的壽匾,

此乃四川名書家楊草仙的草書作品,非常珍貴。

 

IMG_2022.JPG IMG_2024.JPG

宅第中驚見李鴻章的字跡,可能是台灣唯一吧!

周遊列國的李鴻章,可能不曾到過台灣,有可能在中國取得真跡回台拓制,算是非常珍貴的遺跡。

IMG_2025.JPG

IMG_2029.JPG

 

「忠烈永式」的木額,是中國國民黨為悼念林祖密愛國捐軀而追頒的。

匾文:「祖密同志   生臺中富室,其愛國忠忱,民初參加革命,統帥義師,轉戰粵閔,致力水利,以濟民生,軍閥肆虐,不幸遇害。追懷義烈。殊堪痛念。爰贈匾額以示旌揚。」

 

 

 

IMG_2038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「德同再造」  落款:燕霧保二十四庄紳 光緒十五年 梅月

彰化於1888年10月5日,因土地丈量處理不當,爆發施九緞之亂李嘉棠知縣等官員被困在彰化城,前來支援的朱煥明於途中被襲擊而死,劉銘傳命霧峰林家林朝棟(林文察長子)派軍支援。

11月9日,林朝棟率領招募1800人抵達城外,與城內守軍裡外夾擊,解除縣城之危。

11月14日,林朝棟事後掃盪鄉里,而在平和厝與起事群眾對戰,一舉擊潰,終於平定事件。

施九緞事件後,林朝棟建議劉銘傳解散起事群眾,僅追究帶頭者。而劉銘傳接受其建議,並上報朝廷獎敘林朝棟,使他成為清朝唯一以道員身分受賞黃馬褂者。而他的建議也得到彰化二十四莊(今彰化縣花壇鄉大村鄉等地)的居民感念,並於1895年贈與他德同再造的匾額

IMG_2041.JPG  IMG_2052.JPG 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霧峰林家與花園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