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圖:懸掛於鹿港湄洲媽祖廟正殿的靖海侯施琅將軍像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與鹿港締結姐妹市的台南府正舉辦著「鄭成功文化節」,熱鬧的氣氛並不會感受到鹿港小鎮。

       鄭氏政權與施琅(原名施郎)的國恨家仇,歷史紀錄得很清楚,但其撲朔迷離的情節卻深深的吸引我,施琅的評價隨著歷史的演變,也由反面慢慢轉向正面,但在台南歷史學者的看法,施琅可能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,小小的一個台灣島,怎麼差異那麼大。

      1683年施琅率軍消滅鄭氏政權(鄭克爽),施琅來到鄭成功的墓前,並沒有採取同樣遭遇歷史人物伍子胥報殺父兄之仇的楚王,而鞭屍鄭成功,反而感念其父鄭芝龍與鄭成功的提攜,才有今日施琅的成就,更對其效忠明王的精神由衷敬佩,因此上書康熙皇帝保有國姓爺、延平郡王等封號。

      這些年來,兩岸對施琅的功過不與下定論,原因在於中國的思想,滿清是個腐敗的外族,並不是正統的漢民族。那麼,施琅變節投靠滿清,這個做法在兩岸敵對的狀況下,任何人都不敢認同施琅。尤其台南府在「正統」的明王朝統治之下,被一個「叛變者」入侵消滅,自然不能接受其作為。

      誰會料到,兩岸的歷史學家,慢慢脫離「勝者為王,敗者為寇」的想法,終究滿清在亞洲曾經強國一百多年。更沒想到中國為了儘速統一台灣,把施琅推舉為統一大中國的英雄人物。

 

 台澎地區目前唯一主祀 施琅 的廟宇  (粘清課 澎湖拍攝)

       鄭成功領台八個多月就因病去世了,不要說治理鹿港,可能連「鹿仔港」一詞都不曾聽說過,倒是施琅將台灣收服後,正逢滿清盛世之下,台灣才正式邁入繁榮。施琅更進一步上書康熙皇帝,要定居鹿港,雖然沒有成真,但是施琅的故鄉「晉江」居民卻大量移居鹿港,促成「鹿港施一半」的封號。其族侄施世榜更是開發中部最大的灌溉系統「八堡圳」,並捐獻現在鹿港湄洲媽祖廟的土地,造就鹿港的繁華。因此施琅將軍在鹿港人心中的地位,與台南府城的認知,真是天壤之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鹿港解說員 粘清課 簡撰 (歡迎預約導覽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