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聯:龍山開鎮源流遠      左聯:鹿水重(雲)興慈澤長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圖 中間的字是「重」? 或是「雲」?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道光十一年的碑文記載 泉廈「駁」船戶起運庭石

        鹿港第一級古蹟龍山寺,主體建築總算「塵埃落定」整修完工,上星期寶成企業總裁 蔡其瑞先生蒞臨龍山寺,見後庭廁所與廚房甚為老舊,臨時決定再出資重建。因這部分不屬古蹟保存範圍內,重建速度可能會快些。現在臨時使用流動廁所,諸位貴賓可能暫時委屈一下,相信不久會有舒適的使用空間,解說員粘清課再次對寶成企業集團為鹿港的付出表示敬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四十九年(1784)鹿港正式設為正口後,原位於鹿港(暗街仔)的龍山寺,熱鬧喧嘩的環境已不適合禪修。乾隆五十一年正式遷於此地(港底)。目前的主體為道光十一年(1831)興建完工,我們從上圖的碑文可以清楚的看到落款年代,更看到 泉廈「駁」船戶起運庭石。泉、廈郊(商業同業團體)接駁磚石的記載,代表當年鹿港已不是良港,需要用小船接駁。

       當年鹿港與泉州的蚶江對渡後,沒幾年已淤積,嘉慶十八年鹿港對外港口改從王功港進出,道光元年又改從番仔挖(芳苑)。由史料可以看出,道光十一年,鹿港因港灣淤積,已開始走向沒落。但之後鹿港開始有舉人、進士的出身,文學反而更加興盛。這其中與道光四年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捐俸五百金,倡建文開書院,道光七年鄧傳安回任鹿港同知,再捐七百圓才完成書院建築,另購田產出租,以供書院老師束脩與其他支出,啟發鹿港的讀書風氣。

      龍山寺於當年完工時,運用凹刻技法,刻了上聯「龍山開鎮源流遠」,我個人解讀為,龍山寺開啟了鹿港長遠的繁榮,不過我也很贊同「龍山并鎮源流遠」的說法,表示鹿港龍山寺源自泉州安海龍山寺,渡海分靈,誇海并鎮,莖枝相連。下聯「鹿水重興慈澤長」,我個人解讀為,希望鹿港能重振雄風,但我也很贊同國內知名教授的說法,認為應是「鹿水雲興慈澤長」,描述鹿港與泉州對渡後,商船如雲般的湧現,商機發達起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解說員 粘清課 簡撰 導覽預約0931-608637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