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 金門館全景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 金門「同鄉會館」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 又稱 浯江館
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※府城彩繪名師 潘岳雄 門神大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※府城彩繪大師 陳壽彝 祈求「旗、球」  與四聘名作(以上五幅彩繪 經費束脩200多萬元)


  ※以上三幅 為留學國外 彩繪修復師 (修復經費束脩80萬元) ─ 原畫修復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兩邊廂房彩繪 有光害與水漬現象
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 廂房中間彩繪已開始退色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 廂房上方有屋簷保護,尚稱完好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靠近馬路的三川殿彩繪已有塵害的情形

         金門館原為金門同鄉會館,因供奉金門「浯德宮」蘇府王爺,故又稱浯江館。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(西元1787年),初時廟宇狹隘不敷使用,乃於嘉慶十年(西元1805年)由金門人許樂三捐出宅第擴建,規模始宏,後又陸續修建過數次,直至民國八十八年再度整修,即成現今之廟貌。

         今日所看到的彩繪,當年的經費約800萬元,實際700多萬元標出。我們從落款的陳壽彝大師,曾獲頒教育部的「民間彩繪」薪傳獎,現年紀已大,幾乎不施作廟宇彩繪,潛心國畫。潘岳雄名師乃是1993年,教育部全國第一位已故民族藝術薪傳獎潘麗水的長子,現於傳統彩繪界有相當高的評價。

        本人相信幾年後,金門館的彩繪將會水漲船高,主祀的正殿應避免過度的煙害(盡量順應時代,減少點香),廂房的部分較難克服,因本身整修時,出簷太短,恐加速光害與水漬的惡化。

       鹿港已故彩繪大師 郭新林,如果地下有知,應相當後悔沒有傳承下一代,是台灣一大的損失。也不會造成今日龍山寺修復彩繪的困境,只因當年彩繪沒有受到應有的敬重,讓鹿港彩繪技藝出現斷層,身為鹿港人的我,有著深深的遺憾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解說員 粘清課 簡撰

以下引自鹿港鎮公所官方介紹:

類別:縣定古蹟
創建年代:清嘉慶10年(1805年)
地址:鹿港鎮金門街54

歷史沿革
台灣有三座金門館,分別位於艋舺(萬華)、台南安平及鹿港。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,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。
嘉慶年間,信士供奉蘇府王爺神祇,自台灣府城經鹿港,將神像留在此地供奉。嘉慶10年(1805)鹿港士紳許樂三命其子薄賣房舍,改建成金門館,做為蘇府王爺的廟宇。金門館原名「浯江館」,許樂三並敬獻「浯江館」匾,今懸掛於正殿。
道光11年(1831)金門館因年久失修,由鹿港遊擊溫兆鳳發起重修,同年鹿港左營遊擊劉光彩抵達鹿港任職,再倡議重修,並得到士紳的捐資,此次重修共募得1800餘圓。自道光12年(18322月動工,至道光141834)年4月完成重修。
道光14年(1834)的重修,並聘請金門籍「開台進士」鄭用錫擔任總理,參與金門館的重修,工程完成之際,鐫刻「重修浯江館碑記」,而倡議重修的左營遊擊劉光彩,則敬獻「過化存神」匾,目前懸掛於正殿。
道光28年(1848)彰化地震金門館受損,咸豐5年(1855)進行重修。此次的重修,水師軍隊參與捐資,重修完成後, 鐫刻石碑於拜殿牆面,是廟方的重要文獻。
日治時期,金門館曾於明治41年(1908)局部重修。光復後,於民國64年由管理人卓神保發起重修正殿與三川殿。民國836月由政府進行古蹟修復,除保留三川殿龍虎堵等舊有彩繪,其餘彩繪則由台南匠師陳壽彝、潘岳雄及和美匠師陳穎派施做。民國88年金門館舉行安座慶典,民國891025日經指定為縣定古蹟。

建築藝術
金門館為二進一院建築格局,分別為三川殿及正殿。金門館同時兼具有「同鄉會館」與「水師會館」的功能,兩旁廂廊為昔日提供給弁丁人士住宿的空間。
三川殿為三開間建築,正面為木屏門板,為咸豐年間重修時的風格,兩旁木牆分別為「青龍、白虎」及「祈求吉慶」的水墨畫作,部份畫作以修護的方式保存原貌。正殿前方有一座拜殿,龍邊牆面為道光14年(1834)重修浯江館碑記及咸豐5年(1855)捐題緣金碑,是金門館的重要文獻資料。
民國88年重修金門館時,三川殿門神是台南彩繪匠師潘岳雄的作品,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,兩旁為文官,手持「官帽,鹿、牡丹花與爵器」,象徵「加冠進祿、富貴進爵」。
正殿兩旁木屏以「四聘」為彩繪題材,分別為舜耕歷山(堯聘舜)、為國為民(商湯聘伊尹)、渭水聘賢(周文武聘姜太公)、三顧草蘆(劉備聘孔明),此彩繪係薪傳藝師陳壽彝的作品。

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