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一.解說員粘清課與丁校長合影

圖二.丁校長瞻仰北京城外孔廟進士碑林


圖三.光緒六年丁壽泉考上進士的碑文


  圖四.丁進士老師蔡德芳於同治13年中進士之碑文

 圖五.當年台灣位處邊陲,彰化可能無人聞其縣,誤撰新化縣

         鹿港有一順口溜「本身蔡德芳 女婿林啟東  學生丁壽泉 後生(兒子)蔡穀元」。台灣通史將丁壽泉中進士記載於光緒3年,造成所有有關歷史紀錄皆描述錯誤。今特將當年考上進士,現保存於北京孔廟裡面的進士碑林,完整呈現給各位愛好文化古蹟的朋友分享,也非常感謝丁校長為鹿港文化的貢獻。晚輩經常帶團穿梭鹿港小鎮,對丁禎祥校長非常敬佩。有很高的學養,為人親切和藹,不喜出風頭,默默為鹿港、丁家古厝犧牲奉獻,是鹿港無上的光榮。我始終覺得我們鹿港人及我們國家對丁校長有太多的虧歉。

        丁家為回教阿拉伯的後裔,據丁校長的考證,回教阿拉伯應該於西元1251年左右,宋朝時從西邊的絲路,因貿易而與中原通商來往,而傳入中國。元朝時忽必烈招募兵馬,丁家的祖先因而從軍,進而滅宋,而於朝庭當官,後因泉州成為元朝最大的貿易商港,而移居泉州從商。

        十八世祖丁樸實 公,道光五年攜十三歲的四子 丁克家移居鹿港經商,丁克家育有七子三女,人口繁延眾多,於是約西元1880年向王家(福興國中退休主任 王康壽的祖先,王主任今居民國50幾年其父購買現老街半邊井,「三槐挺秀」的那一棟)買入今中山路130、132、134號,丁克家第六子 壽泉(醴澄)於光緒三年一路考上貢士,結果考殿試的時候,因受地方人口分配名額的限制,因而甲上無名。丁壽泉並未回台,而於泉州老家苦讀,順利於三年一輪的殿試,考上進士,並獲皇上敕廣東即用知縣。因家中經商並未上任,後掌教於彰化白沙書院。

       經過丁禎祥校長相當長時間,往訪兩岸的考證,丁家總共出了十四位進士,其中兩位武進士並非科舉考試列名,而是從軍一路而上。丁校長並運用各種管道,把北京城外孔廟的進士碑林重地,將鹿港進士蔡德芳與曾祖父丁壽泉的進士碑文拓印回台,真的很佩服。

      目前丁校長擁有進士宅產權最多,共持有二十四分之一,也是同輩分唯一住鹿港者,他把整個進士宅無條件開放給遊客參觀,並自掏腰包花了幾十萬元,整理政府沒列入補助範圍的支出。前些日子未見校長,原來得了一場大病,開刀以後,已慢慢康復中,願神保佑校長,長命百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解說員 粘清課   敬撰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港解說員粘清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